1980年代末期,中越武装冲突虽然已基本结束融金牛,但战争的阴影仍在边境地区萦绕不去。战争虽已结束,然而留给两国边境的伤痛和后遗症却像沉重的阴云一样久久未能散去。尤其是两国曾埋设的雷区,成了无数边民的噩梦。几十年来,许多无辜的边民因地雷丧命或致残,其中不少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曾有一则新闻广泛传播,讲述了云南某村的87个村民,竟然只有78条腿。这个消息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云南地区的死亡雷区问题再度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至80年代中期两国冲突逐渐平息,10余年间,出于军事需要,中越两国在云南段埋设了超过130万颗各类地雷,造成了161个雷区的形成。某位云南边防军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越边境的雷区,无疑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危险的雷区之一。”
展开剩余78%几十年过去融金牛,战争遗留的地雷依然让云南边民深受其害,云南麻栗坡县八里河村便是一个著名的“地雷村”。在这里,记者从多方采访得知,上世纪90年代该村有200多人,但其中一半以上的村民都曾或多或少受到地雷的伤害,甚至有些村民被炸伤过好几次。有一位边民更是曾三次被地雷炸伤,右腿被炸断,左眼完全失明,身上也留下了80多块弹片的痕迹。另一位村民回忆道:“早些年,只要下冰雹,就能听见远处的爆炸声,震耳欲聋。”
而在文山州的沙仁寨,情况更为严峻。90年代,这里87个村民,仅剩下78条腿,基本所有人都成为了残废。2011年时,村里只剩下了5名幸存者。文山州成为云南省受地雷伤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1979年对越反击战以来,因触雷导致的伤残人数已接近6000人,死亡人数也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年幼的儿童。
由于雷区的存在,边民的生产生活极为困难,交通不便,农业耕种无法顺利进行,导致当地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越边境的雷区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排雷行动。解放军排雷部队已经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排雷工作,尽管过程充满了困难,但为确保边民的生命安全,他们始终坚持不懈,英勇排雷。
例如融金牛,2018年10月,排雷英雄杜富国就因一次排雷任务失去了双眼和双手。他在保护战友时,自己为国捐躯。2018年11月,国家授予杜富国一等功,以表彰他的英勇事迹。实际上,像杜富国这样为了人民安全献身的英雄,在这几十年里不计其数。1993年3月,我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排雷行动。当时,约600名具有排雷经验的士兵参与了此次行动,经过一年的努力,成功清除了28万多颗地雷和12万多件爆炸物。
随着排雷工作的不断推进,解放军的付出逐渐见到了成果。1997年12月,第二次大规模排雷行动启动,500多名工兵在文山州等地展开了为期两年的排雷工作,最终成功清除了55万颗地雷和二十多万件其他爆炸物。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排雷行动中,四名排雷战士英勇牺牲,二三十名战士受伤。
2015年,我国军委抽调了来自全国多个部队的400多名精英组成排雷大队,展开了第三次大规模排雷行动。排雷英雄杜富国也是其中的一员。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训练,排雷行动正式开始。此后,排雷部队出动了超过9万人次,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云南段的雷区终于基本得到清除。2018年11月16日,解放军高级将领张海青表示,云南段的扫雷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排雷工作完成后的“胜利仪式”上,解放军官兵们齐聚一堂,手牵手唱军歌,走过了曾经充满死亡威胁的雷区。麻栗坡县的村民激动地表示:“感谢解放军,我们终于可以恢复生产了,是他们给了我们重新生活的希望。”这一刻,云南边民们心中无比感激,许多人眼中含着泪水。
从1993年到2018年,云南段的排雷工作历时整整25年。期间,不少解放军战士在雷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或永远失去了健康。而这片充满危险的雷区,究竟为何如此难以清除?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早期排雷技术的局限,人工排雷成为唯一选择。即便是拥有先进技术的美国军队,面对这片复杂的雷区,也只能依靠人工清除。
此外,云南段雷区的地形复杂,机械化设备难以在密林中穿行,也使得排雷工作变得更加艰难。更令人头痛的是,雷区内地雷种类繁多,爆炸方式多变,甚至出现了“木质地雷”等难以侦测的地雷。如果不小心操作,便可能引发爆炸。
尽管如此,解放军的排雷战士们依然毫不畏惧融金牛,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死亡雷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了云南边境地区的安宁与幸福。每一位参与排雷的战士,都是值得尊敬的英雄。云南的边民们无不深感感激,并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